7月21日,南方都市报社正式宣布旗下两大客户端——南都新闻客户端、N视频客户端合二为一、焕新升级。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提到,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中,由于都市媒体在民生、交互等方面服务属性更强,因而可以充分发挥服务作用,关注城市治理水平。“新型都市媒体,突出民生类、时尚化、年轻态、视频化、交互性的定位,我觉得南都现在的思路是对的。我也特别期待你们在这一轮的媒体改革里,能够起到示范和领头羊的作用。”胡正荣说。
谈媒体与城市更新
都市媒体应聚合服务资源,关注城市治理
焕新上线的南都N视频客户端,定位为民生类、时尚化、年轻态、视频化、交互性头部传播平台。胡正荣看来,这是符合都市媒体的准确定位,都市类媒体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所做的探索,其最大挑战并非技术,而是能否聚合大量的都市资源,包括新闻内容、政务服务以及为市民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资源等等。在他看来,当下媒体的定位应是服务业。“面向老百姓的服务到位了,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自然而然会上升。做好民生监督类报道,是都市类媒体的优势。”胡正荣说。
日前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其中强调要“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现代化”和“人民”是会议的两个高频词。“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写入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总体要求,“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列入城市工作重点任务。2024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7%,9.4亿人生活在城镇,“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有着提纲挈领的意义。胡正荣看来,城市发展意味着中国下一轮GDP经济增长的增长点,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媒体发挥服务作用,更加关注城市治理水平。
胡正荣将媒体比作城市的“神经系统”——即城市信息交汇中心。他认为,此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召开,对都市类媒体而言也意味着新的机会。在他看来,南都当前的定位方向是准确的,民生类、时尚化、年轻态、视频化、交互性等定位,都是为老百姓提供服务,朝着打造独具优势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发力。“理想的服务平台应该能让普通用户实现多向‘对话’,并能在平台形成有效的互动。”胡正荣说。
谈媒体微短剧孵化
深化与头部平台合作,推动与千行百业联动
焕新上线的南都N视频客户端,将进一步发力连接商业平台,充分拓展传播生态。此前南都发布了“百剧千行”共创计划,即用三年时间,通过定制一批、社会征集遴选一批等方式,生产100部具有广东元素的微短剧。“千行”指广东的千行百业,通过内容定制、品牌植入、切片引流、直播带货等方式,将微短剧与广东名品、品牌国货、非遗、文创潮玩、美食、农产品等高效结合,实现剧、产、销、宣多端合作,助力广东“百千万工程”。
“都市类媒体+微短剧的尝试具有新意。”胡正荣看来,媒体服务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实现,剧、产、销、宣多端合作,并基于媒体平台充分链接各个服务提供者的信息和资源。“都市类媒体服务的优势,是做到让老百姓在平台上一站式解决需求。”在打通具体运营模式上,胡正荣认为,其一要深化与头部平台的合作,依托专业机构的制作能力与资源优势,打造精品内容;其二,推动与千行百业的联动创作,结合各领域特色产出垂直内容,拓展微短剧的应用场景;其三,鼓励基层群众参与创作,支持“随手拍”等大众化内容生产形式,丰富内容生态的多样性。
胡正荣建议,媒体探索微短剧领域的合作尝试,还可以广泛联动自媒体及中小型创作公司。他提到,当前部分中小型微短剧制作公司虽具备较强的创作活力,也受限于自身资源渠道,优质内容难以获得充分展示。“南都N视频可以探索搭建二级或三级合作平台,为这类创作者提供更广泛的孵化空间,充分释放其创作潜力。”胡正荣建议。
谈AI技术与新闻实践
深度判断事实核查等仍须记者完成
南都N视频客户端焕新上线,重塑三大重心,其中之一便是做强深度报道内容阵地,聚焦调查报道、调研访谈及解释性报道,注重提供事实增量、强化价值输出,积极塑造南都影响力。“深度报道相当于新闻产品里的耐用品,乃至奢侈品,因而不能用流量作为唯一标准来判断。”胡正荣认为,深度报道的需求与其受众定位密切相关,目标群体通常有通过对问题的深度解读、分析,来实现对趋势预判的需求。一方面,深度报道的用户群体具有特定性,另一方面,其产生的影响也十分深远。“因而对于深度报道的流量表现,完全不必焦虑。”胡正荣说。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迭代背景下,人机协同的采编生产成为机构媒体的新趋势。谈及AI技术,胡正荣强调,AI应被定位为提升服务质量的工具,AI可协助记者搜集资料、研究资料,并给出一些初级判断,但涉及真正的深度判断以及事实核查等关键环节,最终仍须依靠人来完成,这是AI在新闻领域应用的前提条件。
目前市场上好的配资公司,股票配资十大平台,聚赢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