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7、13日
题目:人老了,沉默是福
作者:佚名
摘录:七十不做判官,八十不教儿孙——古训
七十不做判官,八十不教儿孙:人到晚年,沉默是一种慈悲!
晚年生活智慧:少言守福,沉默是金。老人过度唠叨易引发家庭矛盾,学会修哑、修聋、修瞎,用行动传递爱,才能赢得子女真心孝顺。内容由AI智能生成
有很多的古训,指导我们的晚年生活。
“七十不做判官,八十不教儿孙”的古训,告诉我们要少说话。年纪大了,很多事情看不透,无法判断,对于子孙的事情,太关心,就是瞎操心。
老人需要和子女沟通,但更需要学会沉默,守住福气。
展开剩余89%(一)
一个老人不被孝顺,往往是从“唠叨”开始的。
在知乎平台上,有人抱怨:为什么老人这么爱啰嗦,念念叨叨个没完?
他说,中午时,刚刚把孩子哄睡了,自己也打算眯一会。老人就喊“买菜去”,担心下一顿吃什么。
他和老人解释,不要急着去买菜,万一不行,就用手机点单。
老人还是坚持去买菜,嘟囔了老半天。
老人年纪大,买菜要过马路,他又不放心,只能爬起来跟着去。
老人一回头,看他跟着,又是一路讲道理。
整体来看,他做什么,老人都会挑出毛病,还用节俭、勤劳、干净等大道理,说得他无法反驳。
现实生活中,以上情况,应该很多人正在遭遇。特别是老人和子女住一起的家庭。
我的母亲,就是如此。
母亲出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是公社吃大锅饭的年代。家家户户都穷,什么都要费尽心思节俭。
母亲命苦,先后两次出嫁,丈夫都意外过世。第三次成婚,又家庭非常穷,男人还喜欢喝酒,脾气很暴躁。
母亲到晚年,一开口就是说:“当初我第一次结婚,丈夫是一个老师。没想到,做老师的,也不懂电,居然被电打了......”
母亲还谈起自己的兄弟姐妹。她十二岁就成为了家里的带娃人,要给弟弟妹妹做饭。
母亲一开口,抱怨命运的声音,占了主要部分。
迫于几代人在一起住,每天都吵吵闹闹的情况。我只好让母亲住车库。不太孝顺,也是无可耐何的选择。
有一个词语,叫“言多必失”。
但凡是老人开口唠叨,那就没完没了。很多很多的话语中,总有一些话,是负能量的,是子女不爱听的,是带着怨气的。
想象一下,一个年轻人,辛苦工作一整天,疲惫不堪。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听老人唠叨。这日子还过不过?
想一想,一件事做好了,或者还没有开始做。老人就好为人师,各种指点。如果子女不听,就生气。这事情应该不会顺心吧。
还可以想到,孙子在做作业的时候,儿子在辅导。老人就在唠叨,当初自己读书,是如何做的。这不是添打扰吗?
最可怕的是,老人整天在儿子面前,唠叨儿媳的种种不对。似乎在喊儿子离婚。在儿媳面前,唠叨做家务的事情,儿媳难免会理解成“我错了,公公婆婆有意见”。
各种唠叨,只会把老人和子孙的关系,慢慢变得陌生,老人被嫌弃。(二)
聪明的老人,修哑,修聋,修瞎,再修心。
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
一个不被孝顺的老人,要子女孝顺,通过道德绑架,是行不通的;就是和子女打官司,也是赢了一时,赢不了一辈子。
还得是老人自我反思,从自身去改变。
首先,多内观,发现“唠叨的原因”。
老人对自己的过去,耿耿于怀,需要有人倾诉,理解。导致一直沉迷在过去的悲伤里,把今天的幸福,变成凄凄惨惨戚戚。
子女长大了,不再是老人眼里的乖乖女。控制欲很强的老人,内心不舒服,就抱怨起来。
老人过分关注儿女的日常,找到一切机会,要指导一二。可是老人的思想已经落伍了,指导是毫无意义的。
老人对外界的事情,过于敏感,还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非要子女解答清楚。
老人记忆力在减退,说话颠三倒四,一样的道理,无数次说起。
然后,根据原因,对症下药。
人的身体有很多的器官。
说话,不仅是嘴巴的事,还是身体多个器官的联动。因此,做到沉默,就要多器官一起“闭合”。
对儿女的牢骚,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听了,但是不在意,也不去记住。就当是听了一个故事。
就是儿女之间争吵,也做出无动于衷的样子,自己是旁人。
把自己当成儿女倾诉的对象。而不是把儿女当成自己倾诉的对象。这样老人就给了儿女情绪价值。
对生活的琐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一家人相处,琐事是很多的。我们就不要太认真了。
比方说,儿媳洗碗之后,却忘记了清洗灶台。
琐事是无法完美的,是常常要做的。看到了,也当成没有看到,包容就好。
对心中的烦恼,一半好了,一半算了。老人的过去,平时的社交情况,和他人无关。也没有必要和子女反复说起。
心为什么有两半?也就是让我们把烦心事,及时减半处理。
林清玄说:“凡是心灵具足的人,都是善于沉默的。”
只要把心态调整好,把内心的不愉快扔掉,那要说的话,就不多了。非要开口,也是口吐春风。
(三)
富兰克林说过:“没有任何动物比蚂蚁更勤奋,然而它却最沉默寡言。”老人和子女在一起,爱要用行动去体现,而不是唠叨。
闲来无事,老人就自己锻炼身体,跳广场舞,走几步,都行。
看到家庭里,哪里不满意,自己收拾一下,干干净净。
对于教育孙辈,老人无需承担主要责任,就是平时给孙辈吃的,保障放学安全,就足够了。
默默无闻地付出,子女感受到爱了,家庭才会安宁和睦。
举报/反馈
评论 10
发表
那就明天见啊2R
“与人交,淡如水;处世事,静如兰。”一一“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07-01 20:31
湖北
回复
4
布凡神
不说话影响健康,不妨在栏目里多说说。
07-11 14:14
江苏
回复
赞
重阳jzhy
老人和子女在一起,爱要用行动去体现,而不是唠叨。默默无闻地付出,子女感受到爱了,家庭才会安宁和睦。
07-02 12:30
安徽
回复
1
Carson建筑师
上了年纪,少说多听,日子更顺心些。
07-01 15:03
湖北
回复
5
老生常谭uC
经常看“叔叔”的文章,真是学会了很多道理。
07-02 10:00
广东
回复
1
检镶桃09r
以上的说法多少有一点理由 但是中心内容虽然有河才有桥 有心才懂得做人
07-03 17:49
湖南
回复
赞
厍浩宕02a
人老话多 树老根多 布衣肉食 锦衣素食
07-07 11:14
天津
回复
赞
桃源隐士
沉心观世态, 默语守安宁。 是智藏深意, 福缘伴夕明。
07-04 21:00
回复
赞
六妹d0fcd
正在学习闭嘴
07-03 06:14
辽宁
回复
赞
检镶桃09r
讲一个故事,有一个勤劳的傻子帮人家做事 傻子不要主人家的工钱 忙了一个中午,三伏天汗流浃背,主人家也没有说辛苦了三个字,甚至连招呼水都没有叫傻子喝一杯,究竟是主人家完记了礼貌 还是傻子真的傻呢
07-03 17:56
湖南
回复
赞
没有更多啦
发布于:湖南省目前市场上好的配资公司,股票配资十大平台,聚赢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